前言,写在25年新年开工之前
博客已经好久没有更新了,好像自从保研结束之后就不写了,文档更多依赖markdown本地化存储,也不需要像本科那样上传博客,然后抱着平板奔走教室复习了,有固定工位了之后还是方便了很多。
像之前预想的那样,按部就班的读完了两年半的硕士,最后半年的秋招+论文着实压得人喘不过气,虽然秋招的严峻早有耳闻,前两届师兄的痛苦也历历在目,但是真到自己投简历、跑招聘会、线上线下面试笔试的时候,才知道秋招真的来了,而且很难很难。
不过好在在24年的尾巴解决了工作去向问题,虽然不及往年同届同学的预期,但是在这个萧条的大环境下,能有一份工作就已经很好了。
24实习
要论广义的秋招,要回到24年的2月,那时在家刚过完新年,很多本科毕业的同学初五初六就回去准备上班了,我也突然感觉到年后要准备实习了,之前一段实习都没有,要是暑期再没有实习怕不是秋招要g。2月开始刷Leetcode,背八股面经,准备项目写简历。
已经相隔了一年,很多投递的细节已经分不清了,只记得第一次面试的部门是腾讯的AiLab,面试体验极差,面试的岗位是基础平台开发的Golang的岗位,结果面试官一直在追问Python的相关,还在问Python的GIL。不知道一个写了要Golang的基础平台开发的岗位为什么要全在问Python。当然,估计面评也是烂完了,后面的腾讯的岗位都直接挂。后面还出现了面cisg的暑期实习岗位问为什么没有实习,真是给我整笑了。腾讯傻逼玩意,迟早完蛋,再加上最近的腾讯云nodejs sdk打包被喷,其中的草台班子可见一斑。你们是把马化腾他妈的骨灰打包了吗?。后面秋招也是随便草草投了腾讯的岗位,也没有抱希望,约面了也是直接拒。
后面面试的有阿里云的岗位,一志愿的是CTO线的Golang开发,约面的是一个做Git的部门,部门的leader和另一个年轻一点的面试官一起面的,可惜自己还是没有太多足够的匹配项目经历,那个组主要的技术栈是grpc,可惜了解的不多,后面也是挂了。
进入4月中之后,换成了二志愿的基础平台开发岗,换到了CTO线的专有云下的基座组,是做Kubernetes基础平台开发的,面试的流程非常迅速,周一周三周五直接速通了三面,